45年的爱心志愿者的路不好走。但老刘说,他生平最自豪最高兴的事情之一,便是去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(以下简称:中心)在重庆市民政局正式批复注册。目前,中心志愿者数量已达到10万人,大队600余个,“助老,助学,助医,助残,助困”路上始终有着他们的身影。
从来不止一个服务中心,也不止一个刘崇和。2020年,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,重庆凝聚社会组织力量,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。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,近五年来,全市社会组织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扶贫项目及活动4700多个,惠及困难群众274.44万人次,为全市脱贫攻坚、抗疫救助、济困帮扶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穿一身朴素黑外套,身背帆布工具包,60岁的老刘跨了半座城,又一次义务上门修好了一台老冰箱。刘崇和默默地离去,以至于冰箱的主人并不知道他是谁,只知他姓刘,是一名志愿者。
15岁时,刘崇和从一次又一次上门免费修理家用电器,开始了学雷锋做好事的爱心之路。45年过去,刘崇和已然记不清这样的门他敲了多少次,那一声谢谢好心人听了多少回。但直至今日,中心依然提供着上门免费维修家电的爱心项目,并深受群众欢迎。老刘很高兴,坚持认为这个项目就印证着一个词:不忘初心。
▲刘崇和干起“老本行”
“原来的老电视机不好修,显像管电视出了毛病,要挨到挨到找问题,测电流电阻;现在的液晶电视方便多了,零件一换,万事大吉。”说起修家电,老刘打开了话匣子,笑言自己也是社会发展、居民日子越过越好的见证者。“2000年前,就是修收音机,修冰箱的多;前些年,修彩电,电脑。现在嘛,我也发展了‘新业务’,修起了手机。”
“大块头”彩电变成了轻轻巧巧的50寸电视,双开门冰箱在县城农村也渐渐普及。去年,中心组织了爱心志愿者,为石柱县中益乡送去了价值67万的帮扶物资,空调、冰箱等爱心物资拉了整整两辆大卡车。除去物资,健身体育、教育扶贫、“洁净家园”、文艺节目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样将欢声笑语送去了小山村。
▲去年志愿团队给石柱送去了67万物资
坚持为人民做好事、行善事、办实事。刘崇和坦言他的初衷其实很简单:我自幼家境贫寒,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。“8、9岁的时候,我还曾跑去街上‘卖过唱’。左邻右舍的大人看了又心疼又好笑,喊‘小毛弟,你给我唱首歌嘛,我给你拿两个馒头’。这就是‘卖唱’。”小就收到许多来自他人的无私帮助,这让刘崇和立志:长大一定要报答社会对他的这份关爱。
从虎头岩到中梁山,从杨家坪到歌乐山,从走街串巷免费修电器开始,刘崇和行善事并不停歇。每到之处,见居民没有水了就去挑水,屋子脏了就打扫房屋。“那个时候还是挑水吃,我路过看到一个残疾的婆婆姓徐,是孤寡老人,倚在门口用泛着黑色油花的脏水洗脸。她告诉我她没有办法,只得将就。”于是,刘崇和每周从杨家坪前往两路口,只为给徐婆婆挑上两缸水,这么一挑,就坚持了7年。
刘崇和渐渐意识到,若不从根源解决贫困,困难的人太多,他一个人是帮不完的。
向来坚持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的观念,在脱贫攻坚环节,刘崇和成为了璧山来凤镇普兴村的龙小西一对一的帮扶人。平时话不多的刘崇和这时却撂下话:“龙小西,不帮扶你脱贫致富,我决不停步!”除了每年募集十多万元帮助龙小西度难关,刘崇和带动的甲鱼养殖也让普兴村的贫困户在2016年就成为了过去时。
▲和志愿者们一起下乡助贫
他曾和九龙坡区中梁镇石院村签下协议书,要帮扶该村300多人脱贫致富。2000多亩荒山被改土种粮、植树造林。在刘崇和的帮助下,村里的公路修通了,200多名村民的就业解决了。2018年底,石院村全体脱贫。村民王明富逢人就夸刘崇和,“原先家里就靠卖点萝卜维持全家生活,住房也破旧,现在我们住上了小洋房,开起了小汽车,全靠刘队长。”
在他的带动下,一个团队也逐渐成型。80年代这个团队叫做“重庆市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总队 ”;90年代,它更名为“重庆市精神文明服务总队”;2006年,重庆市爱心社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成立,2019年,中心有了新的名字:重庆市刘崇和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。
名字在变,行动未变,初心更是难改。“这就是成立团队的意义。”刘崇和说,它会让我直观感受到,每一天自己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45年来,刘崇和爱心团队长期坚持到贫困山区开展扶贫济困,科技帮扶,送温暖、献爱心,"三下乡"服务,义务为社区群众服务时间1700多个小时,共收到广大群众感谢信5万多封,收到奖牌、锦旗和证书1800余件。中心自成立以来,"一帮一"关爱留守母亲、空巢老人、残疾人810人次,帮助农民工创业、就业,技能培训500多人次,义务理发、医疗服务、家电维修等活动,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。
▲刘崇和说,“满屋子的荣誉”属于整个团队
对于中心未来的规划,作为中心党支部书记、主任的刘崇和也谈到,如今脱贫攻坚的帮扶已经进入尾声。未来的志愿者工作将紧紧扣住精神上的帮扶,扶贫先扶智,科技创新服务活动将陆续进社区、进乡村。“目前,一个落地九龙坡区的雷锋志愿服务基地正在建设中,未来它会面向社会,向更多人教育传承雷锋精神。”
记者了解到,今年,市民政局协调出台《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指引》,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,推动社会组织精准对接上再发力上下功夫。一年来,全市社会组织开展重点扶贫项目882个,组织各类活动2188次,直接参与脱贫攻坚人员近30万人次,筹集扶贫款物达4.94亿元,惠及困难群众48.3万人次。
据悉,我市还动员引导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团体累计发布扶贫志愿服务项目4400余个,着力推进扶贫志愿服务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。
来源丨重庆晚报